热读

  • 庆典 | 时间的远望:声倾天下播音主持网梦想十八年

    时间,是群山破风耸立,是长河亘古奔流。当我们和你再次说起,已是十八次的回响与激荡,梦想在云端上!来路回首,前程远望,有轻舟与热爱,浅吟低唱,莺飞草长。2006年至2024年,因为梦想的源起,以及梦想的来路与前程。声倾天下播音主持网梦想十八年:时间的远望!

    166 2024-11-11
  • 庆典 | 致,孤独的追梦人

    属于每个人的梦想,都在我们的年少,或者当下,悄然也可能嚣张的存在。时间打磨生命,而梦想,永远年轻。在我的青春期,我与梦想不期而遇,并因此与我的生活纠葛多年。2006年的夏末秋初,这个梦想更加清晰,于是,就有了声倾天下。

    105 2013-11-11
  • 人物 | 周涛

    周涛,1968年3月23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国著名女主持人、导演、制片人、演员、中共党员、播音指导(正高)职称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现任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保利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长。

    1364 2025-07-27
  • 普通话水平测试:语流音变

    学习普通话,仅仅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在读书或说话时,不是鼓励地严格按照每一个音节的声、韵、调来发音的,而是根据需要将许多音节快速的组合,连续发出很多音节,形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因素、音节与音节、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从而使有些音节的读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1354 2025-07-08
  • 朗诵稿:美丽中国 作者:欧震

    美丽中国 作者:欧震当我以南方雨林一滴露水的晶莹感受你的清澈当我以茫茫北国一片雪花的温柔感受你的壮美当我以万里长城上一块砖的厚重感受你的历史当我以春天故事里一朵花的绽放感受你的风姿哦,中国

    1116 2025-07-22
  • 普通话水平测试:声调发音

    声调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升降。声调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辨义作用。例如题材和体裁、练习和联系等,这些词语意义的不同主要靠声调来区别。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始终,主要作用在韵腹上。在汉语里,一个音节一般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声调和音长、音强都有关系。但是,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

    1095 2025-07-07

喜相逢!添加声倾天下播音主持网官方微信,遇见梦想:vboyin。

文稿

评论稿:格桑花为什么这么绚烂(评论员观察)

2025年8月22日 06:00
浏览量:0

时间笔直向前,但历史不是匀速流动的。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65亿元;在60年发展历程中,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了50年时间,达到第二个千亿仅用6年时间……一组数字对比,可窥见“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雪域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全国各地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高度肯定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登高方有博见。立于世界屋脊,抚今追昔,更能读懂“世界第三极”沧海桑田的力量源泉,更能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智慧。

 

巨变,肇始于“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的现实逻辑。路的变迁,映照命运的转折、希望的升腾。

 

以前,西藏的路有多难走?《西藏始末纪要》记载:“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新中国成立之前,从四川雅安或青海西宁往返拉萨要一年之久。

 

墨脱公路开通,甩掉“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帽子;立体交通网成形,世界屋脊不再是孤岛。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12.49万公里、1359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83条。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交通天路”“电力天路”“数字天路”……一条条“高原天路”纵横交错,打破空间阻隔,消弭发展势差,造福着雪域高原家家户户比蜜还甜的日子。

 

“桃花盛开的地方”走上生态致富路,“三人乡”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乡”,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破土动工……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我们党领导西藏前进的脚步,正转化为高原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巨变,发轫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情厚谊。业的兴旺,折射制度的优越、团结的力量。

 

广东南海之滨的鱼,养进了世界屋脊的湖;东北的鹿,落户在青藏高原的山林;云南的葡萄,在海拔3600多米的地方成功培育……看似“天马行空”的发展故事,是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硕果,是各民族团结携手的奋斗诗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一家人”,不以山海为远。启动“组团式”援藏以来,2100余人次教育人才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近2000名医疗人才带来4400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当地2500多项医疗技术空白;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的普玛江塘乡氧气暖气全覆盖,老百姓不用花一分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奋斗的战场、奉献的前沿。

 

“共同体”,危难中见真情。今年1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各方救援力量第一时间集结、第一时间奔赴。震后第一个冬夜,吃上热饭的孩子们脱口而出:“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什么是血脉相通,什么是团结一心,这就是具象化的呈现。

 

格桑花为什么这么绚烂?山海接力的情感滋养。有人在支教后选择扎根西藏,因为“我在教书,更是高原在教我”;有人从志愿者变为“老西藏”,因为群众的信任,在高原医院一干就是20多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绘雪域高原同心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于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镌刻于此。

 

巨变,勃发于“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坚定执着。精神的火炬,照亮民族的交融、事业的传承。

 

极远、极寒、极苦……在生命的禁区,总能见到“怒放的生命”“燃烧的青春”,无数人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每个人都是祖国的坐标。

 

楚鲁松杰,祖国西南边疆最偏远的乡,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大雪封山,是名副其实的“雪域孤岛”。为什么不离开?乡长扎罗说:“不能走啊。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岗巴边防营,全军驻防海拔最高的建制营,8级以上大风一年有200多天。每天,所有哨所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战士们说:“国旗在这里飘着,就意味着这里有人守。”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再到一代代援藏干部人才前赴后继谱就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是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拼搏出来的,世人瞻仰的世界之巅,何尝不是令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西藏的明天一定是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2日 05 版)